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dzshuba.com

第469节(2 / 5)

阻挡了。火车到临潢府,胡人再强,在那里也形不成多么大的势力。中原用人力堆,也能把他们堆死。”

王凯等人不明白,杜中宵怎么会不明白?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,整个中原王朝,被北方的游牧势力给消灭了。怎么消灭的?中原王朝打到这里,有遥远距离下成了强弩之末,胡人打到江南,又何尝不是如此?可问题是,胡人打到江南,是整合了北方势力,用汉人的军队来进攻汉人王朝。没有北方汉人势力,胡人累死也打不过江南去。

不过,中原王朝全盛的时候,愿意花代价,是可以打很远的。打到临潢府,甚至再向西向北,把整个草原全部占住,也累不死中原王朝。有了铁路之后,无非是修一条铁路,连起来就好了。

这条要修的铁路,就是从河曲路过来,西边连接西域,东边一直到东北的铁路。

杜中宵前世,因为种种原因,连接东西的铁路更加向南。而且那个时候,游牧民族也不是威胁了。但这条铁路,还是有巨大的军事价值。国家发展起来,还是修了起来。

有了这样一条铁路,北方的威胁就大大减小了。统治草原的成本,对于中原王朝来说,也变得可以接受了。灭了契丹之后,整个北方草原,都会因为这条铁路,被中原王朝统治。

赵滋对李复圭道:“太尉说起过多次,此战之后,铁路要翻过大青山,从河曲路修到这里。有了铁路,中原与草原就连了起来。再有乱子,可以轻松平定了。”

李复圭道:“这样一条铁路,价钱不菲,修起来谈何容易!不说别的,就是修铁路的人,到哪里去找?最少,也要十几万人,难道全用厢兵?”

杜中宵道:“何必用厢兵?灭了契丹,有数十万战俘,人数足够了。只要供应上粮食,他们难道修不好吗?当时取了河曲路,党项俘虏一直修到西域呢。”

听了这话,众人一起笑了起来。是啊,有契丹战俘呢,怎么会没有人呢。当年十万党项战俘,就把铁路一直修到了西域。现在数十万契丹战俘,别说修到临潢府,就是修到辽阳府,一直修到东北,又有什么难的呢?战俘不用付工钱,只要让他们吃饱饭,就是大宋的恩德了。

暂且忍耐

自大定府出发,经高州,渡过苍耳河,便到了丰州境内。丰州隶彰愍宫,与高州一样,都是契丹各斡鲁朵的头下军州。临潢府附近,很多地方都是如此。头下军州是契丹各王公贵族的私地,官员和税赋都由他们负责,并不隶契丹朝廷。某种意义上,这是古时的封建遗风,中原早已消失。

九个斡鲁朵已经在大定府被消灭,他们留在治下头下军州的兵力,对于宋军来说微不足道。几乎是兵不血刃,宋军就进入了丰州。附近的州县,也都献城。

进了城门,杜中宵举目观看。见街道上行人稀少,显得有些冷清。临街店铺一小部分关门,大部分都还开着,并没有什么异常。只是店铺虽然开着,生意却并不好。

一路到了州衙,杜中宵坐定。贾逵带了两个官员过来,向杜中宵见礼。

礼毕,贾逵指着一人道:“这是丰州知州耶律阿辞,我大军到来,开门献城。”

杜中宵点了点头,问阿辞:“适才进城的时候,见城里冷清,怎么回事?这里正处官道,应该分外繁华才是。沿街的店铺虽然大多开着,却见不到几个客人。”

阿辞拱手道:“回太尉,听闻大军到来,附近的许多游牧部族,都到山里去了。我听人说,有的部族还要向北迁徙,躲避朝廷大军呢。本来城里是汉人和契丹人杂居,许多契丹人逃走了,城中剩下的大多都是汉人了。人户减少许多,自然冷清下来。”

杜中宵奇道:“契丹人逃了么?这一路上倒没有听说。”

阿辞道:“这里地靠北边,四处游牧的人多,自然与南边不同。耕种田地的人家,地带不走,能逃到哪里去?游牧不同,只要有水草的地方,他们就可以迁徙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杜中宵点了点头。过了苍耳河,农耕越来越少,游牧逐渐增多,与大定府一带完全不同了。只有城池附近有一些耕地,多是汉人和奚人耕种。契丹人多是地主,雇人耕种土地。或者聚族而居,在草地上放牧牛羊。放牧自由得多,这一带又多山,许多部族都逃进山里去了。

又问了一些城中的事情,杜中宵让阿辞离去,把赵滋和王凯叫来。

四人坐定,杜中宵道:“过了丰州,越是向北,游牧的部族会越来越多。适才丰州知州说,许多游牧部族,听闻大军到来,都逃到了山里。甚至还有的部族,想向远方迁徙。”

王凯道:“他们能迁到哪里去?我们占了临潢府,周边数百里内,都的控制之下。”

杜中宵笑道:“这里不是中原,数百里不是了不得的数字。游牧的人,一年迁徙几百里,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。实际上,不能控制他们的部族,这些牧民是无法管理的。”

赵滋想了想,道:“太尉,如此说来,我们即使占领了这附近的州军,也拿牧民没有办法?”

杜中宵道:“以往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